韩寒是人造的?
对所谓的名人没有狂热情绪的好处就是,可以随心地给谁谁拍个板砖。
对韩寒,完全谈不上喜欢、欣赏这类程度,最多也就是稍微关注,同时觉得他的所言并无什么大漏洞,合理而理智,但这不是要稀罕他的理由。
按目前的状况,我80%不认为他是人造的(2012.01.27将“80%”更新为“寥寥”),还是有些营销本事的,充其量就是某些人为他的名气锦上添花而已。但是,这件事还是很有趣。

我关注的其实是郭敬明这个以被印象抄袭为营生的作家,抄袭是假,那人家好歹是很努力地“借鉴地”造假着,这回韩寒要是栽了,可就被郭敬明拉得不是一点半点了。

再往里看一点,这些年竖立起来的标杆人物,握着话语权的“名人”被一个个地撂倒,很欢喜的场面。如果只能以假换取名望,换取成功,短暂的受益是否可利益最大化,即当他们磕掉门牙的时候,也会往肚子里咽,说一声:“值!”应了那句,出来混,迟早都要还的。

今天的一则新闻,说一个十多个月大的孩子被反锁在车里,家长拒绝砸碎玻璃,致使孩子大哭在车里1个多小时。外界的声音,大多指责家长舍不得钱,不顾孩子。其实这事真的有那么要命么,如果车里的空气不足,孩子窒息,何止车,估计烧房子家长也会舍得的。可这事闹成这样,除非孩子长大都不知道才好,若心理受影响都是舆论造成的,无限放大地上纲上线。

新闻的正确导向是:搞辩论吧。

2012.01.20

是否为了避免谩骂,为了过个还算清净的年,少些压力,麦田挂白旗退战了。其实只是刚刚开始,就败下阵来,有些可惜。

夜里胃疼,琢磨这事来着。为什么这么不喜欢李开复、韩寒之流,想必是找到原因了。就是他们都是握着话语权的人;可能一句话,就会一群人来解读膜拜的人。追随者这类人的存在,显而易见。排除利益牵连的,随处可见的:“支持xx”。支持什么呢?这种支持是经过自己判断,还是情感发泄?

读书学习认知,是为了去判断而不是为了去追随。如果诸多偶像被拖进茅坑,多让人振奋。中国人向来对性怀有满腔热忱,人才选秀那个话题有人写文用艹谁妈妈类比;刚看方舟子转的微博有人用掏JJ类比。以性侮辱人看来是国人自诩的最高境界!言者痛快,看者解气。此类人一般是乌合之众的活跃分子,情绪高涨可善加利用。

我认为韩寒和路金波真的败了,现在韩寒是不是真的人造只是每个人心里的结果而已,可外露出来的战术风格暴露得太多。没风范,没品行,跟方舟子的德行真不是一个档次的。也远不如李开复儒雅。罗永浩的痞子风格给这些名人带来不好的影响,以为通用。还是方舟子的太极最好用,你多大戾气最后都会还回去,因为已经围了好多人场,自会有折射,反射这些作用。有理不在声高,骂人,说别人蠢,在别人眼里看来就是很幼稚的。他们太自信握着话语权给民众的影响。

不是方舟子的追随者,只是认为粉碎偶像是good!

2012.01.25
方舟子的持续“纠缠”,在一天天地磨砺我对韩寒的信任程度。
1、韩寒博客里,将方舟子的污蔑类比为粪。这个修辞,如果非说成是文人的犀利,我只能表示无可奈何。
2、关于《三重门》手稿,有个疑问,不管是否决定要出版,既然能摆在地板上自信地微笑,为何不能扫描一部分出来,或者马上送至什么机构鉴定笔迹或纸张年份,以立刻还自己以清白。我所质疑的应该是对于此很便捷的澄清方案,若不于此,是否有利益性的营销方案参与进来?
3、韩寒的所谓飞跃高空,枪打不着,这个可谓意味深长。个人认为,既然做文人要被各种所累,下一步,即所谓的三年计划,他估计要带着知名度入股从商,或者退居幕后搞起扶持青少年什么什么的,以大义维系名利。
静观其变。这场粉碎偶像的“闹剧”,真的会让人们开始思考吧,那坍塌了一个韩寒,太值得了!

2012.01.26
有个可怕的现象衍生出来了,就是凡是以“反”为名的人,都在强调“独立思考”、“批判思考”。就像人们开始把“自由”、“民主”挂在嘴边,而具体问之,不知为何物。
看到“财经网”的一条微博很有趣:“嫉妒是一把最危险的自残刀。疯狂的嫉妒会让人彻底失去理性,把自己变得面目可憎而不自知。早安。”
我说‘你是嫉妒’与我说’问候你祖宗’不纠结文雅和粗俗这个层面,就表达而言是没有差别的,都是情感释放而已。而我认为最有趣的是后面的那句话,‘疯狂的嫉妒会让人彻底失去理性’,理性是伴随着符合逻辑的分析,合理地表达。这句话要是说一悍妇骂街,完全没问题,可问题是出在,理性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判断,但不能因跟自己的相悖,别人的就是非理性,视为疯狂。理性应以理性相对,而看到“面目可憎”这个层面,只是暴露出你的感性如此丰富。所以,谈感性的时候,千万别给自个扣个理性至尊的帽子。有些可乐!
一外语老师说过“擅用类比的人,都是聪明的”。哲学家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,要寻求各种类比素材来支持和反驳,从这个方面而言,这话是不假的。为了突显犀利,令表达痛快淋漓,类比这一修辞被滥用。像我之前所说,为了表达某个观点借“性”来类比,这的确是哗众取宠的,也是低级的,从这个层面,类比是多无趣。
这些日子,我也许找到了我一直渴望境界的门槛。焦躁、戾气,渴望在攻击他人树立自己——我找到了去除这种病态的解救方法。
定义“攻击”
露骨式:你是个大傻逼;
含蓄式:被人全身泼粪;
混淆式:疯狂的嫉妒丧失理智;
如果是表达观点,以上类似的句式要杜绝。但文学作品除外!

2012.01.29
现在是凌晨2点,看了韩寒访谈的视频,90多分钟的内容,我耐着性子看了50多分钟。关于这篇日志,我已经不想再写了,含泪说最后一句:这些被利益群体炒作,被大众捧起来的“偶像”,你们到底还想怎样侮辱、羞辱、愚弄这些被你们踩在脚下的人。